个人经历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北四达壁画厂要出售,于是很果断关掉生意红火的美术设计中心,花150万元买下厂子,开设了喀左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继续寻找他的紫砂梦。初中学习两年画画,于1992年考入朝阳第一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就读,在校三年的时间里,获得“十佳中师生”称号,评为书法、绘画活动小组组长等。他在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梦想着能去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当时鲁迅美术学院的学费每年4900元,由于家在农村父母年岁已高,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支付学费,只能靠自己,虽然很艰难但他没有灰心,放弃已分配家乡担任老师的工作,向师范曾教过的老师借了6500元直接走进了鲁迅美术学院的校门。他在鲁迅美术学院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努力学习美术专业知识。 徐振海出生在喀左紫砂世家,从小在紫砂厂里玩耍,耳闻目染,对紫砂有很深的感情,梦想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紫砂艺人。 一九九六年毕业回到家乡,第一站就是到喀左国营紫砂厂实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学习3个月后开始在紫砂壁画上雕刻自己的作品。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他的思想又有了很大的转变,要想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紫砂中去必须拥有自己的紫砂厂,由于当时背着上学时债务无法实现他的想法,只能先把紫砂的梦想放下,离开紫砂行业,自己在县城开办了一家工艺美术设计中心。 二、置业艰辛 拜师学艺 进厂后才发现停产几年的厂里到处长满一人多高的荒草,一片狼藉,产品无更新,人们常用的紫砂壶都没有生产过,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库存一堆破损的紫砂板子,当时宜兴紫砂技术先进,市场非常红火,喀左有紫砂技术比宜兴落后了至少十年,看到这些心里非常着急,凭着对紫砂的热爱,以自身的美术和书法功底,干劲十足的的开始钻研起来,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并南下宜兴学习。 在2013—2015年期间,他公司扩大面积20亩,厂区面积达30000平方米。新开发的产品种类有:紫砂艺术文化墙砖、紫砂电饭煲、艺术花盆、酒具、餐具等,年利润达千万元。公司设有大师工作室,为海内外的书画家、雕塑家提供创作雅室,吸引他们来公司创作,同时,提升公司的艺术水平。相信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公司团队全体员工的努力下,一定会振兴喀左紫砂发展,倾力打造“北方紫陶之都”。 以上就是他的学习实践经历。传承创新可谓是一条艰难且漫长的道路,对于紫砂从业者而言:失败意味着你即将成功,成功意味着有更大困难的挑战。要想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2011年7月,试着烧了几把壶,终于看到了曙光!壶不但没有烧裂,温度适宜壶的色彩非常好看。站到窑前,不禁呆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就这样,带着不服输的精神,一个个困难解决了。 三、创新创业 继往开来 现今他公司采用“绿色手工”制壶工艺流程。以“传承创新、回归自然、品味文化、饮出健康”为公司理念。产品受到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同时经过了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喀左县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央寻宝栏目组到公司来对他公司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央视《寻宝》栏目里播出。 现如今,他的公司迎来了各地经销商和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礼品订单,可喜的是还得到江苏几个企业的礼品订单,而在广交会上也接到了几个国外订单。 他的公司现已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研发创作基地,公司有技术人员120多人,以自主矿山原料炼制泥料,工艺成型,烧成到产品包装出厂,完成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成为我县艺术品位领先、技术先进、拉动百姓和同行企业的主力军。 学成之后,厂里一共招来67人,请宜兴师傅边做边教,一年花了70多万。2011年初,把做好的壶进窑一烧,结果全军覆没。全部裂掉。产品损失40多万。徐振海强打精神,带着原料去宜兴找原料专家分析。专家说泥料存放(陈腐)的时间不够,最短得半年以上,像醒面一样。别无他法,只有等。只能让工人工人带薪继续学习,按月开支。每天坚持不懈的试料,制壶,烧窑。 个人风采
大师荣誉
|